Language: 简体中文 English

官方微信

奖励推广
首页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第二届青年人才托举入选人-蔡小莹

2024-10-24    


个人简介

蔡小莹,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土建施工设计院海工分院负责人、海工结构技术小组牵头人和新能源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海工结构设计和研究工作。主持或参与制定标准10项;发表录用论文10余篇;授权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3项。本人通过“工程项目+科技创新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在海工结构领域夯实了专业技术、科学研究和项目管理能力。典型成果如下:
(1)研发和推广应用海上风电机组筒型基础:作为技术骨干承担了阳江一期单柱复合筒基础试验工程和庄河I场址三筒导管架吸力筒基础,协助开创了我国海上风电全钢结构单柱复合筒型基础的设计、施工、应用全套技术领域。
(2)推动海上风电机组基础深化攻坚研究:在10余个海上风电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项目需求推动了风电机组与塔架及地基基础一体化设计分析、振动特性和减振措施研究、防冲刷监测和高效防冲刷措施应用、国内外设计体系梳理和对标研究。
(3)助力潮流发电工程开发与应用示范:担任国家海洋局舟山潮流能示范工程项目骨干,提出了适用于潮流发电机组的支撑结构体系和设计、施工方案;依托工程实践经验,主持或作为技术骨干制定了国家能源局标准2项,填补了潮流发电工程设计领域标准的空白。


主要学术成果

(1)制定标准
1)能源行业标准,《风电机组与塔架及地基基础一体化设计导则》(NB/T 11601-2024),已发布,排名3/40;
2)能源行业标准,《潮流发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NB/T 11567-2024),已发布,排名3/53;
3)能源行业标准,《潮流发电工程设计导则》(NB/T 11566-2024),已发布,排名5/55;
4)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团体标准,《海上风电机组支撑结构一体化设计技术规范》,已发布,排名4/31;
5)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企业标准,《潮流能发电场设计导则》,已报批,排名3/33;
6)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企业标准,《潮流能发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已报批,排名2/32;
7)能源行业标准,《海上风电机组地基基础防冲刷设计导则》(NB/T 11602-2024),已发布,排名12/30;
8)能源行业标准,《风电场工程抗震设计规范》(NB/T 11600-2024,已发布,排名19/35;
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团体标准,《风力发电机组 预应力基础锚栓笼组合件技术规范》(T/CRES0018—2023),排名18/45;
10)国家标准《风能发电系统 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支撑结构》,主要参与人,制定中。

(2)发表论文
1)Damping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ind turbine towers with constrained layer damping treatment, Structures.
2)Vibration-based health monitoring of the offshore wind turbine tower using machine learning with Bayesian optimisation, Ocean Engineering.
3)Analysis of Deformation and Detection of Left Side Slope of Spillway Tunnel Exit, Hydraulic and Civi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VII.
4)约束阻尼控制锥筒塔架的阻尼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力学季刊。
5)风电机组基础锚栓笼连接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水运。
6)基于粗糙集与支持向量机的混凝土坝施工温度过程预测,水电与新能源。
7)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疲劳损伤分析,中国水运。
8)三筒导管架吸力筒基础疲劳分析,中国水运.
9)系泊系统对海上浮式风机运动响应的影响分析,水电与新能源。
(3)授权专利
1)一种基础防冲刷装置及施工方法,发明专利,ZL 2021 1 1411435.1;
2)一种约束阻尼风电塔及其参数优化方法,发明专利,ZL202310965418.5;
3)一种磁流变阻尼器的风机塔筒减振方法,发明专利,ZL202310794807.6;
4)一种风电塔架非线性能量阱及控制方法,发明专利,ZL202311193854.1;
5)一种快速更换的海上基础抗冰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发明专利,ZL 2021 1 1389653.X;
6) 调谐气压液柱阻尼器和塔筒,发明专利,ZL 2022 1 0402969.6;
7) 一种用于单柱和复合筒组合基础的连接工装,发明专利,ZL 2019 1 0780556.X;
8)一种钢管与钢板的连接节点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 2021 2 0012383.X;
9)一种单柱-复合筒连接装置与单柱的节点构造,实用新型专利,ZL 202120012371.7;
11)C字型调谐液柱阻尼器和塔筒,实用新型专利,ZL 202220890494.5;
12)一种海上平台靠泊和上下人结构,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22247641.0;
13)具有破冰结构的重力式海上风机基础,实用新型专利,ZL 201920688611.8;
14)一种发电机组和升压站一体化的潮流发电工程,实用新型专利,ZL 202021546341.6。
(4)软件著作权
1)海上风电高桩承台基础BIM模型工具箱软件,2020SR1088204,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19年6月;
2)海上风电单桩基础疲劳计算分析软件,2023SR0980807,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23年05月;
3)海上风电钢结构连接节点全耦合时程疲劳分析软件,2024SR0973393,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始取得,2024年07月。


依托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海上风机基础动力优化设计及减振关键技术研究
(2)关 键 词:海上风电支撑结构、动力特性、减振措施

(3)项目摘要:海上风电工程走向深远海海域,风电机组支撑结构动力响应更加显著,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成了整个行业的迫切需求。动参数是荷载和结构动力响应计算的关键因素,目前主要根据经验取值;同时安全、可靠和经济的阻尼装置应用较少。鉴于此,本课题将针对海上风电支撑结构现场实测动力响应进行动参数识别,获取支撑结构真实频率和阻尼等;2)结合识别的动参数、支撑结构设计施工方案,对减振措施进行系统研究,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和数值分析验证其适用性和可靠性;3)构建风电机组与支撑结构及新型阻尼装置一体化原型数值仿真模型,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新型阻尼装置减振效果,形成一整套动力优化设计计算体系。本研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动参识别可真实反映系统结构的模态和阻尼特性;通过阻尼减振装置方案论证,可为海上风电工程提供安全、可靠和经济阻尼减振装置新思路。